明末清初,在藏傳佛教中一共有三個活佛,主管前藏事物的******喇嘛、主管后藏及青海事物的班禪額爾德尼和主管蒙古、新疆地區事物的哲布尊丹巴。噶爾丹不但是個活佛,他還是在西
明末清初,在藏傳佛教中一共有三個活佛,主管前藏事物的******喇嘛、主管后藏及青海事物的班禪額爾德尼和主管蒙古、新疆地區事物的哲布尊丹巴。噶爾丹不但是個活佛,他還是在西藏長大活佛。他生于順治元年(1644),父親是巴圖爾琿,兄僧格。據蒙古文文獻記載,他出生的前一年1643年,西藏格魯派溫薩活佛羅卜藏丹津扎木措向噶爾丹母親玉姆許諾,死后要在她胎里轉世。這個溫薩活佛是西藏第三個溫薩活佛,是四世班禪博克多羅卜藏確吉堅贊的師傅,結果溫薩活佛去世的第二年他出生了,至遲9歲時,就被認定為西藏溫薩活佛的轉世。因此,噶爾丹的少年時代充滿了傳奇色彩。據記載,噶爾丹“生而神異,有大志,好立奇功,父母欲立之為洪(琿)臺吉”。1656年進藏學佛。他先是在札什倫布寺拜四世班禪為師。后又在五世達賴那學習,得到精心培養,并給予他很高的禮遇。在拉薩他還有自己的溫薩寺,通過布施能獲得很可觀的財產,因學有所成,表現出色,深受五世******的賞識。五世達賴對他精心培植,“達賴喇嘛之徒遍西域,特重嘎爾旦(噶爾丹),所語密,雖大寶法王、二寶法王不得與聞”。 康熙五年(1666),在西藏生活十年的噶爾丹回到了準噶爾部,成為厄魯特蒙古宗教地位最高、學識最淵博的活佛。
這時準噶爾部的首領是他的哥哥僧格,康熙九年(1670)準噶爾部軍變,僧格被同父異母的兄弟車臣汗暗殺。此時,準噶爾部大亂,在此情況下,他迅速采取措施,扭轉形勢,他利用活佛身份在阿爾泰帶領二十人出擊,遇見七個大汗及手下幾萬人圍攻。于是,他指揮果斷,采取得當的戰略戰術,無所畏懼,身先士卒,奮力拼殺,所向披靡,當時的幾萬人馬全部全投降了,自己則“身不著一矢”,由此樹立崇高威信。
康熙十一年(1672),他放棄活佛身份,還俗后成為準噶爾部首領,號琿臺吉。他還俗的目的不僅僅是為僧格報仇,更在于締造一個如成吉思汗時期那樣的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勢力的統一蒙古帝國。因此,噶爾丹在掌握準噶爾的統治權后接受了臣僚提出的“近攻計”,依靠其卓越軍事才干,對衛拉特諸部和鄰近部族發動了一系列征服戰爭,不斷壯大實力。公元1678年,噶爾丹終于統一衛拉特諸部,即漠西蒙古,還將回部置于統治之下。五世達賴賜噶爾丹以“丹津博碩克圖汗”的稱號,并賜印綬。噶爾丹的政權也開始以“準噶爾汗國”的名字載入史冊。隨后,噶爾丹實施“近攻計”的第二個步驟,即經營天山以南的回疆和中亞各游牧部落。公元1679年,噶爾丹領兵三萬,占領哈密、吐魯番,不久又擴張到南疆。兩年后,噶爾丹開始西征,奪取了中亞大片土地。公元1684年,噶爾丹兵抵里海,征服諾蓋人地區,又攻占了中亞的費爾干納盆地。連年的輝煌戰績顯示出準噶爾汗國極其強悍的戰斗力,康熙皇帝曾說:“其所攻取降服者一千一百余城,乃習于戰斗之國也。” 這時期準噶爾汗國的游牧地,北達阿爾泰山,西抵巴爾喀什湖以南哈薩克人的廣闊游牧區,東至葉尼塞河上游,還統治了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勢力所及達中亞的撒瑪爾罕、布哈拉、烏爾根齊地區,儼然成為中亞地區的一大強國。
通過一系列的西征,噶爾丹不僅拓疆千里,解除了來自汗國西部的軍事威脅,而且在軍事實力和物資供應等方面,為揮戈東進做了充足的準備。同時噶爾丹又將準噶爾汗國政治中心轉移到伊犁河谷,對富庶的東部虎視眈眈,成為康熙皇帝的心腹大患。康熙一直試圖將整個蒙古地區并入版圖,完成統一,但卻不得不先著力于南方的三藩叛亂。等他平定南方之后,準噶爾汗國已經羽翼豐滿,康熙不得不以更加謹慎的態度去對待。
噶爾丹為實現統一蒙古的事業,必須首先同清朝爭奪對喀爾喀蒙古的控制權。在這個過程中,噶爾丹曾使用外交手段給康熙造成了極******煩。公元1673年,衛拉特的使者向俄國外交事務部遞交了噶爾丹的兩封信。在這些信件中,噶爾丹力圖說明他對俄國的和好態度。之后他又多次派遣使者跟俄國當局溝通,表現出利用清政府和俄國的矛盾來制約清廷的意圖。而作為回應,俄國通過貿易的方式給予噶爾丹大量火器支援,這些火器在以后的戰爭中給清軍帶來了不小傷亡。不久,因沙俄入侵,中俄戰爭爆發,康熙皇帝經過反復權衡,在雅克薩之戰取勝的情況下,于《尼布楚條約》中對俄國做了部分讓步,以換取俄國不支持噶爾丹。
康熙廿五年(1686),漠北蒙古扎薩克圖和土謝圖部發生內訌,清朝和五世******派人前去調解,他趁機拉攏扎薩克圖汗與自己結盟破壞清朝的調解,另一方面指責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把自己的地位居于達賴之上,是為大不敬,為自己東征找借口。康熙廿七年(1688),正當蒙古人民抗擊戈洛文率領的沙俄侵略軍時,他卻突然大舉進攻土謝圖汗,從背后向喀爾喀蒙古軍民施放暗箭。噶爾丹率軍3萬,越過杭愛山,大舉進攻土謝圖汗部。由于噶爾丹事先派遣的千余名喇嘛作內應,土謝圖汗倉促迎戰失利,噶爾丹的騎兵乘勢擊潰車臣汗和扎薩克圖汗兩部,使喀爾喀蒙古諸部“潰卒布滿山谷,行五晝夜不絕”,南下避難。當時噶爾丹的疆域包括,新疆的200多萬平方公里,外蒙260多萬平方公里。加之,達賴年事已高,不管政事,把權利交給手下人管理,這個手下人與噶爾丹勾結在一起,就等于噶爾丹變相控制了西藏、青海、川西等廣大地區,又是240多萬平方公里,共約700萬平方公里。當時的中國領土1400多萬平方公里,他占了整整1/2的領土。試想,康熙面對這樣一個經濟實力雄厚的對手,精神上又是活佛轉世,能不將之視為心腹之患。他之所以能從容不迫的擴張自己的實力,是因為此時沙俄也正在忙著侵略中國,且正值平三藩之亂。所以康熙一直沒有無暇顧及他。
正當噶爾丹的軍隊大踏步向東進發的時候,他的后院卻起火了。他本來把他的后方基地交給了自己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但就是在這個時候有人造謠說你最信任的那個侄子要趁你進攻之機收拾你的后院,你那個侄子也想當準噶爾王,結果,噶爾丹回師準噶爾部殺了策妄阿拉布坦的親弟弟,而且噶爾丹還搶了策妄阿拉布坦的未婚妻做老婆。從此策妄阿拉布坦自立“朝廷”與噶爾丹分庭抗禮。不可一世的噶爾丹腹背受敵的局面,這也為康熙親征打下了有利的條件
康熙廿九年(1690)春月,噶爾丹又向漠南進犯,俘掠人口,燒殺搶奪,還公然向康熙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長北方的要求,想與康熙平分天下。康熙帝召集大臣宣布他決定親征噶爾丹。康熙帝分兵兩路:左路由撫遠大將軍福全率領,出古北口;右路由安北大將軍常寧率領,出喜峰口,康熙帝親自帶兵在后面指揮。 雙方爆發了烏蘭布通之戰,噶爾丹敗退至科布多。
戰后,噶爾丹率殘兵千余,以科布多為基地度冬。當時他處境困難,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為了填飽肚子,甚至掘草根來吃。為了重整旗鼓,休養生息,噶爾丹命令各部眾,從事農牧業生產,以供給物資。經過幾年的休整,噶爾丹逐漸恢復部分元氣。公元1695年,他下令部屬終止耕種,集結起來向克魯倫河方向移牧,再次東進。
1696年,康熙皇帝很快得到噶爾丹東移的消息,決定親自北征。清軍分東、西、中三路大軍出擊,約期夾攻。費揚古的西路軍最先在昭莫多與噶爾丹部相遇。昭莫多原是一片大樹林,附近有小山,前面有一片開闊地帶,歷來是漠北的戰場。費揚古按照康熙的部署,在小山樹林茂密地方設下埋伏,先派先鋒四百人誘戰,邊戰邊退,把準噶爾軍引到預先埋伏的地方,清軍先下馬步戰,聽到號角聲起,就一躍上馬,占據了山頂。準噶爾軍向山頂進攻,清軍從山頂放箭發***,居高臨下,占了地利,又遏制了準噶爾軍的騎兵優勢。費揚古又派出一支人馬在山下襲擊對方輜重,前后夾擊。雙方戰斗異常激烈,兩軍膠著之時,費揚古派兵偷襲噶爾丹后營,準噶爾軍大亂,清軍趁勢掩殺。噶爾丹在50名親兵保護下突圍,之后與丹濟拉、丹津鄂木布、伊拉古克三呼圖克圖等親信匯合,收攏5000余人馬,退到塔米爾河一帶休整。
經過兩次戰略決戰,噶爾丹喪失了進攻的銳氣和有生力量。因連年征戰,四處樹敵,他此時的處境十分困難。既不能向西進入宿敵策妄阿拉布坦控制的伊犁河流域,又不能遠投已同策妄阿拉布坦結成了反噶爾丹聯盟的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汗國,而 “回部、青海、哈薩克皆隔絕叛去”。噶爾丹唯一的選擇是投靠西藏的僧俗上層。
康熙曾數次招降噶爾丹,但噶爾丹拒絕了。1697年,康熙帝再一次渡黃河親征。此時的噶爾丹退居科布多阿察阿木塔臺地方。三月初,他開始吃不下東西,到十二日開始頭疼,十三日中午,這位17世紀蒙古草原上的風云人物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終年53歲。隨從火化了他的遺體,并帶著他的骨灰,領著他的女兒鐘察海和殘存的部下歸降清朝。根據后來一個俘虜的描述,噶爾丹死時早已經彈盡糧絕,部眾只能捕獸為食,每個人都衣衫襤褸,窘迫之極,甚至連戰馬都瘦弱得搖搖欲墜。
原創文章如轉載,請注明:轉載自壩上的云戶外俱樂部【bashangdeyun.com】
本文原始鏈接地址:
http://m.njmeiy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