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圍場七十二圍
時間:2013-01-15 16:35來源:原創 作者:壩上的云 點擊:
次
木蘭圍場自康熙廿年建立后,經歷了清朝前期一百四十余年。康、乾、嘉三帝到圍場計九十二次,“秋狝”大典八八次。每次圍獵均在御營批閱奏章,處理國事,均詳記于各帝的《實錄
(責任編輯:壩上的云)
木蘭圍場自康熙廿年建立后,經歷了清朝前期一百四十余年。康、乾、嘉三帝到圍場計九十二次,“秋狝”大典八八次。每次圍獵均在御營批閱奏章,處理國事,均詳記于各帝的《實錄》中。可以說,在木蘭圍場的青山碧水間存有半部清史。那遍及全縣的“七十二圍”古圍址就是最好的見證。現在一般人們都說,圍場七十二圍,究其來源是光緒二年(1876年)八月熱河都統瑞聯奏折:“合計一圍必須二三十里,統計七十二圍,以圍中里數竟無所謂邊荒……”和光緒六年(1880年)十二月都統崇綺奏折:“查圍場原設七十二處,分棣八旗……”這是距颙琰最后一次開放圍荒時的調查報告。因而也成為木蘭圍場有七十二圍的依據。《熱河志》對營房、卡倫、圍場只記地名、方位,未具體標明位置。《承德府志》因襲其舊。《圍場廳志》成書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是清朝末期,距今只有九十余年,可供參考,筆者以上述史料為依據,對每圍具體位置作以下考證,敬請同仁指教。
東北界圍場八圍:
色埒圍場:色埒(什埒)蒙古語,漢語意為土,“色埒河俗名梭龍溝……因有色埒圍故名”。今山灣子鄉楊樹溝里,小梁底下。當年生態環境很好,乾隆進士曹錫寶在詩自注中說:“色勒山千松特秀,萬笏參天,似吾吳天平山勝境。”
呼魯蘇臺圍場:呼魯蘇蒙古語,漢譯蘆葦。呼魯蘇臺俗名觳觫汰溝……有呼魯蘇臺圍故名。據此在半壁山相對的北溝胡素汰溝內。
巴爾圖圍場:巴爾圖蒙古語,“蒙古謂虎為巴爾圖,巴爾圖者皆因以虎處得名”,今名仍叫巴圖溝。(山灣子鄉山灣子村南溝)
岳樂圍場:蒙古語,漢譯“雕”,在新撥鄉,月亮灣。乾隆十七年(1752年)弘歷于此圍山洞中殪虎一只。并立碑于石壁上刻文“乾隆十七年秋狝上用虎神槍殪伏虎于此洞”。
珠爾圍場:蒙古語,蒙古謂狍為珠爾。“珠爾河俗稱珠立溝,南流二十余里有小溝曰陰來入奴古臺河此處有珠爾圍……”,據此在竹立溝八號一帶(寶元棧鄉)。
巴顏木敦圍場:蒙古語,巴顏譯為富;木敦譯為樹木,合譯為豐富(茂盛)的樹木。“后博立莫多即巴顏木敦河也,以有巴顏木敦圍故名”,據此該圍在三河相會之二號(寶元棧鄉豐富溝村白白云莫多)。
默爾根烏里雅蘇臺圍:蒙古語,默爾根漢譯靈明、聰明、明亮;烏里雅蘇漢譯楊樹。“烏勒岱河源出楊木嶺,即大蘇汰梁。默爾根烏里雅蘇臺圍在焉”,據此在大素汰溝、黃土梁子一帶。
巴顏郭圍場:蒙古語,巴顏漢譯富足、富裕,郭漢譯為溝。在新撥鄉白云臬溝大院一帶。乾隆十七年(1752年)弘歷在此圍圍獵時,發現圍中有只白色的狗子,命將士生擒。認為這是“瑞獸”。為此還寫了《圍中獲折狗詩以記云有序》,詩中有“詞客希成頌,仙人夙駕駢。……”為折狗唱贊歌。
東界圍場十圍(實為九圍)
巴顏布爾噶蘇臺圍場:蒙古語,巴顏漢譯富足、富裕;布爾噶蘇漢譯柳樹。合譯為柳樹多處。張家灣巴頭溝,石子洞當是此圍。
溫都爾華圍場:蒙古語,漢譯高處平甸。“溫都爾華圍在巴顏噶蘇臺圍場之東南,準烏拉臺河出焉”,據此在三道川溝里中烏勒岱河源處:五大股一帶。(郭家灣鄉郭家灣村)
鄂爾根郭勒圍場:蒙古語,鄂爾根漢譯寬大,郭勒漢譯為河,合譯寬闊的河。“敦達烏拉岱(四道川)準烏拉岱(三道川)二河匯合向西南流經鄂爾根郭勒圍場,與巴隆桑烏拉臺河合為烏拉臺河”。據此在邢家營口一帶。
達顏德爾吉圍場:蒙古語,達顏即大衍之轉音。“五道川即大衍河也,源出于大衍嶺,其東南側達顏德爾吉圍場在焉”。即五道川十八號雙岔溝。
畢圖舍里圍:蒙古語,畢圖漢譯嚴密;舍里漢譯茅柴。合譯茅柴深密處。在五道川、富城子畢圖舍里溝。此圍乾隆二十年,準格爾部,二十二年哈薩克部,二十三年綽羅斯,村伯爾特、和碩特、輝特,布魯特等部降服來朝。弘歷認為“地靈佳兆,特著神異”改名為伊綿峪(回歸之意)。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土爾扈特部年青的首領渥巴錫一行九名貴族到達木蘭圍場。他們是明朝末年因準噶爾部企圖兼并而西遷至伏爾加河游牧。俄國沙皇侵占伏爾加河流域后,強迫他們改變宗教,參加對土爾其的戰爭,他們經過一個世紀的斗爭,到渥巴錫擔任首領后積極準備回歸祖國。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十月率部東歸,沖破沙皇的圍追堵截,歷時八個月行程萬里,死傷十萬眾,于乾隆三十六年率余部七萬人到達伊梨。弘歷十分重視,調集大批糧食。帳棚、布匹、羊只發給土爾扈特部眾。并令來圍場覲見。渥巴錫一行到木蘭圍場扎克丹佛羅(今惠漢)弘歷當日就以歸順入覲,并以蒙語垂詢渥巴錫。后賞頂帶冠服。策伯多爾濟把他的金削刀和在土爾其戰場獲得的色爾克斯馬獻給弘歷。弘歷賜名“寶吉騮”。第二天在伊綿谷又一次接見渥巴錫一行。賜宴,王、公、大臣、蒙古王、公和臺吉百余人參加,十分隆重。隨后命隨軍駕觀圍。秋狝畢,回承德又舉行隆重儀式接見渥巴錫一行,封汗、封王,獎銀兩等。
德爾吉圍場:蒙古語,“大尹梁有達彥德爾吉圍”據此該圍在五道川惠漢四號。
多們圍場:蒙古語,《熱河志》(物產)譯為“蒙古遜椴樹為多們”《圍場廳志》(譯義)譯為山獸行跡。“大喚起河注入伊河,有多門溝自東來入,多們圍在焉,故以名溝。”在龍頭山鄉多本溝。
布扈圖(布胡圖)圍場:蒙古語,漢譯有鹿處,“二道川東北山為大衍岑之南支,西南側,有布虎圍在焉”,據此該圍似在郭家灣鄉與楊家灣鄉接壤之二道川口上魁元永一帶。
威遜格爾圍:蒙古語,漢譯樺皮室。該圍在六家鄉,邢家營一帶。這個“樺皮室”來歷不簡單,是玄燁為其祖母博爾濟特氏孝莊皇太后在林木清幽處建筑的一級行宮。弘歷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過此遺址有《威遜格爾》七律一首:“威遜之言謂樺皮,格爾乃室憩居宜。東朝奉養康熙代,西苑較贏宣德時……”乾隆五十六年(1797年)已是81歲高齡的弘歷帶領木蘭“秋狝”大隊人馬來此圍。十歲皇孫綿寧(后成光緒帝)射中一只大鹿,非常高興,比他十二歲在永安湃射熊時還早兩歲。為此曾作七律一首:“……老我策驄尚武服,幼孫中鹿賜花翎。是宜志事成七律,所幸爭先早二齡。……”
阿濟格鳩圍場:蒙古語,漢譯小狗谷,“阿濟格鳩即小環(喚)啟(起川),水經阿濟格鳩圍東南流二十余里注入伊遜河”據此該圍在小喚起小土一帶。
東南界圍場十六
錫拉諾海圍場:蒙古語,錫拉漢譯黃色,諾海漢譯是狗,意為有黃狗處。“錫爾哈河三河相會后北流經沙拉諾海(爾)圍及至北流二十余里會入烏拉岱河稱錫爾哈河,克勒河,大西溝河相會的北原上。設在朝陽地鄉前石坯一帶。
噶海圖圍場:蒙古語,噶海漢譯為豬,圖意為有豬。譯為有野豬處。“噶海雅圖河源出犬黑山蒙古謂之巴顏喀喇山。此河北畔有嘎海雅圖圍“。據此該圍在楊家灣鄉中常樂店一帶。
巴顏喀喇圍場:蒙古語,巴顏漢譯富足、富裕;喀喇漢譯為黑色。譯意為富饒的黑谷,或富裕的幽谷。“小秤都嘎川發源處,巴顏喀喇圍在焉”。據此該圍在小光頂子山西南,今腰棧清泉五家村溝里。
察罕扎布圍場;蒙古語,察罕漢譯為白色,扎布漢譯為谷。意為白色的山谷或窄而小的山梁道。在長罕扎巴溝內。(今銀窩鄉查正村)。
固爾班錫納圍場:蒙古語,固爾班漢譯為三,錫納漢譯半截斜翅,或山脊。合譯三條山崗,銀窩溝鄉前道附近。
永安湃莽喀圍場:滿語永安漢譯沙,藏藍喀為崗,在腰棧鄉碑亭子。弘歷十二歲隨祖父玄燁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來木蘭“秋狝”,于此圍曾有射熊事;康熙用火槍射倒一熊,久伏不動。康熙命御前侍衛護衛弘歷去射,弘因飛身上馬,熊突躍直奔爾來。弘歷卻鎮定自若,控韁自如。在此千鈞一發之際,玄燁順手一槍,將熊擊斃。可是十分駑險,玄燁說:“好險啊,此孫命大而貴。”
伊遜哈巴奇圍:蒙古語,“伊遜者九曲,喀卜奇者為口”意為九曲河通過的崖口。在廟宮水庫。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玄燁出巡木蘭,在伊遜河曾品嘗細鱗魚認為“狀似鱸而味美過之……”。并作《箬謨蘚》(滿語譯音即細鱗魚)七律一首:“九曲伊遜水,有依莘尾魚。細鱗秋拔刺,巨口渡吹噓。陰益食單美,輕嗤魚譜疏。還應河張翰,所憶定何如”稱贊細鱗魚味美可口,想吃上它像西晉時的張翰連官都不要了。
坡責圍場:蒙古語,在圍場鎮坡字村。
巴顏錫納圍場:蒙古語,巴顏漢譯富足、富裕;錫納漢譯半截斜翅式山脊。合譯為富饒的山脊(崗)。在吉上村七號。
默爾根精奇尼圍場:蒙古語,默原根,意為善射,聰明妙手;精奇尼漢譯“正副之正”引申為“大臣”、“將軍”意為善射的將軍,在圍場鎮郊區,金錢莫里。
固爾班固爾班圍場:蒙古語,固爾班漢譯為三,意為三條山岡,龍頭山頭板村。
克依埒圍場:蒙古語,漢譯為寺,在克鎮城子一帶。
喀喇楚固爾蘇圍場:蒙古語,喀喇漢譯為黑色,楚固爾蘇為松樹。合譯為黑色的松林,在毛大壩七座塔。
愛里色欽圍場:蒙古語,喀喇漢漢譯為村落、村莊,色欽意為河源。合譯為河源旁的村落,“艾里河發源處名愛里色欽、愛里色欽在焉”在艾林河鄉冷家店一帶。
庫庫哈達圍場:蒙古語,庫庫漢譯為青色,哈達譯為山、山峰,合譯為青色的山峰。“畫山在木壘喇沁河北岸……其東為庫口哈達圍。據此在腰棧鄉畫山東側。
罕特默爾圍場:蒙古語,“罕”源于突厥語可汗,漢意君主、王;特(鐵)穆爾(木耳)、人名。譯意為鐵木耳汗,在四道溝鄉,二道溝。歷史上有些事看來十分 巧合。玄燁曾在罕特默爾達巴漢(四道溝駱駝梁)行幄獨坐幄內,屏退左右,單獨接見反叛清庭多年的丹濟拉。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對木蘭圍場木錄喀喇沁接副都統南達疏報:厄獸特部丹濟拉率家屬七十九人來降。六月十九日到阿密城,請求面圣。丹是喀爾丹弟溫春吉之子。康熙二十一年溫春死后,依噶爾丹,篤誠效力。噶兵敗昭莫多眾皆叛,獨丹從噶。康熙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曾四次遺使諭降,不從。直到噶爾丹飲藥自盡才來乞降。玄燁仍以丹向系名族,援散鐵大臣,其子授一等侍衛。部眾安插張家口處編入察哈爾旗。在單獨覲見留丹語良久,丹出驚謂諸大臣曰:“我仍叛逆罪人,窮困來歸,皇上略不致疑……,授我顯爵,知圣上至勇致仁如此,誠心感戴,永不敢有異心矣!”由此可見玄燁為說服少數民族上層人物真是用盡心機了。玄燁在鐵木爾嶺接見丹是否也想起鐵木真汗的遺事?
南界圍場六圍
塔里雅圖圍場:蒙古語,塔里雅,漢譯為田地,或耕田者意。在四棵樹鄉、烏蘇溝。
卜克(卜克哈朗圭)圍場:蒙古語,卜克漢譯堅固,或實,哈朗圭漢譯黑暗,合譯為密林幽暗處。據《廳志》考,此圍應在卜克梁南側。
永安湃圍場:滿語,永安漢意沙,合譯河崗,在塔鎮鄉要路溝后洞溝。此處有《永安湃圍場殪虎詩》碑一座,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描寫該圍壯美風光與八旗勁旅圍獵弘歷射虎的壯闊場面。碑側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七律一首。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八月,康熙第十八子允祄隨圍,到此病重,后沒于此。太子允礽見弟病毫無憂戚之色,也成為被廢原因之一。
布都爾圍場:蒙古語,此圍在布都爾溝門,伊瑪吐西岸。
僧機圖圍場:蒙古語“此山之嵌空者為僧機圖”。漢譯為窟窿山。乾隆十二年(1747年)八月木蘭秋狝時路過此圍,在僧機圖嶺南少折而西有同根異干,側依翠壁,俯臨溪,雙干遙撐,干云宵向上,其頂虬蟠,若樓若宮,遠望謂兩樹,近觀,實則同根。弘歷想起春秋時期,伯夷和叔齊。因之命名夷齊松。還為其寫了一首《夷齊松歌》,“有山盤盤,有水潺潺,逢二老兮其間……”
英圖(英圖和洛)圍場:蒙古語。英圖漢譯為碾,和洛為溝。“齊老圖色錫俗稱大柳塘子川,源出齊老圖達巴漢,東流有英圖溝自北來入,有英圖圍在焉”,據此該圍在碾子溝門至于家灣一帶。
中界圍場九圍
們圖阿魯圍場:蒙古語,們圖漢譯安寧,阿魯漢譯山陰。合意為安寧的山陰或安靜的陰坡。據《廳志》“河流”考證,該圍在哈里哈鄉,大扣花營東南十余里的三義號一帶。
圖們索和圖圍場:蒙古語。圖們漢譯為萬,索和圖漢譯為斧。合譯為多斧谷。在哈里哈鄉,臺子水一帶。
哈達圖扎布圍場:蒙古語。哈達漢譯為山峰,扎布漢譯谷、山溝。合譯為山峰嶙峋的溝谷。在哈里哈溝。
西喇德卜蘇(喇拉德卜色克)圍場:蒙古語,西喇漢譯黃色;扎卜色克漢譯間隔之小,合譯山間黃色或山間斑駁的黃葉。在大喚起五十一號。
巴雅斯呼查罕圍場:蒙古語,巴雅呼漢譯為歡樂,察汗為白色,合譯為歡樂的白色草甸。在大喚起鄉五十六號小梨樹溝。
庫爾圖查汗圍場:蒙古語,在大喚起鄉滿漢土,漢譯為白色的草甸。
額勒蘇錫納圍場:蒙古語,額勒蘇漢譯為河磧,錫納漢譯山脊,斜翅。合譯山脊下的河磧灘。在大喚起二十三號。
額爾吉庫哈達圍場:蒙古語,額爾吉庫漢譯為壽;哈達譯為山峰。“永安湃河經鍋撐山……南流二十里經額爾吉庫哈達圍有瑪哈吐溝自東來入……”據此,該圍在瑪哈吐溝門。
鄂倫索和圖圍場:蒙古語,鄂倫漢譯多,索和圖漢譯為斧。合譯為多斧處。在大喚起鄉得勝溝。
西南界圍場四圍
哈朗圭圍場:蒙古語,哈朗貴漢譯為黑暗。“小灤河”又南流十余里有安板溝自西來入,又南經哈朗貴圍,有哈朗貴達巴漢在其西有洞子溝自東來入。據此,該圍在洞子溝相對小灤河岸上,卡拉后溝羊場以北。
珠爾噶岱圍場:蒙古語,漢譯六道木。“珠爾噶岱河,谷稱廠溝,珠爾噶岱圍在焉”。《熱河志》載“珠爾噶岱北至哈朗貴二十里”。據此,此圍似在廠溝子與小灤河交匯之溝門(西龍頭鄉大院村)。
孟奎色欽圍場:蒙古語,孟奎漢譯永寧,色欽為河源。“小孟奎河源出自孟奎達巴漢,稱孟奎色欽,孟奎色欽圍在焉”。據此,該圍在裕泰豐鄉大營子一帶。
巴顏陀羅海圍場:蒙古語,意為富饒的頭形山嶺。“俗稱外嘎湃河,源出哈瑪爾達巴漢,即哈瑪梁也,巴顏陀羅海圍在焉”。據此,該圍在石桌子鄉永水泉一帶。康熙十八年(1679年)九月玄燁于此圍中行獵,曾射殺一只大鹿,鹿角十六叉,兩角尖之間相距九寸。其鹿碩大可知。取角存于宮中武庫,記“康熙十八年九月五日,上于巴顏陀羅海所獲。”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七月弘歷秋狝來到此圍有感當年祖父射殺大鹿事作《鹿角記》一篇,記頌圣祖的文功武治。
西界圍場十一(《熱河志》為九圍)
嵬集圍場:蒙古語,漢譯腰胯處。譯為似腰胯之山。“小灤河……流經雅岱山之西搜集為之東,又南流經三座山之東約二十余里以磨盤山…….”據此該圍在雅岱山灤河之西頭道河口地帶。
浩赍郭勒圍場:蒙古語,漢譯郭勒為河,浩赍為干枯,合譯為干涸的河床。“小灤河南流,有浩赍郭溝來入,浩赍郭勒圍在焉。”據此該圍在老窩鋪鄉浩賴溝。
勒鄂楞圭博圍場:蒙古語,得勒鄂楞圭漢譯開暢處,鄂博為石堆,也是現在人們在內蒙等地山頭處看到稱之為“敖包”的石堆。可譯為開暢處的敖包。“紅石巒,在馬拉梁之南,其東有德勒鄂塄圭鄂博圍場。”據此該圍在老窩鋪鄉石人梁。
薩達克吐圍場:蒙古語,漢意箭袋。“在烏拉梁之南東有……又東有薩達克吐圍”。此圍《府志》、《熱河志》未見。圍址似在城子黑林子一帶。
明安阿巴圖圍場:蒙古語,明安漢譯為千;阿巴圖譯為獵。“阿巴圖河俗稱六棵樺川,源出齊老圖之南……明安阿巴圖在焉。”據此,該圍在桃山鄉烏拉哈梁南側。(城子鄉六棵樺村附近)。
喀喇瑪拉哈圍場:蒙古語,喀喇漢譯黑色;瑪拉哈漢譯帽。合譯為黑帽子(山)。在桃山鄉、哈字村。
齊老圖色欽圍場:蒙古語,齊老漢譯石;圖意有;色欽漢譯河源。合譯為有巖石的河源。據此該圍在大都塘子溝腦石人梁一帶。
巴顏圖庫木圍場:蒙古語,巴顏漢譯富足、富裕;庫木(呼莫-滿語)漢譯崗。意為富饒的山岡。在燕格柏鄉阿抺。
哈里雅爾圍場:蒙古語,漢譯小根蒜。此圍在哈里亞爾溝。
霍賴圍場:蒙古語,漢譯咽喉。意為咽喉要道。在城子鄉,今仍名賴溝。《熱河志》末載。
永安湃色欽圍場:蒙古語,永安漢譯沙;湃意處;色欽譯為河源,合譯河源的沙地。此圍按《圍場廳志》考之,在天橋上數里之一座(撮)毛。
西北界圍場五圍
巴顏莽喀圍場:蒙古語,巴顏漢譯富足、富裕;莽喀漢譯崗。富饒的山岡。
崆郭勒鄂博圍場:蒙古語,崆郭勒漢譯危;鄂博:壘石像者。《熱河志》載搜集圍北十五里崆郭勒鄂博圍。據此該圍在御道口牧場二道河子一帶。
阿魯布拉克圍場:蒙古語,阿魯漢譯山陰,布拉克意為一懷白水。山陰之水。御道口牧場,大草丁一帶。
鄂勒哲依圖查罕圍場:蒙古語,鄂勒哲依漢譯有壽,查罕意為白色。合譯白色的長壽之河。御道口牧場,如意河,雅岱東北。
北界圍場三
扎喀烏里雅蘇臺圍場:蒙古語,扎喀漢譯邊界;烏里蘇漢譯楊樹。臺表示所有格。合譯有楊樹的邊界。“在鑲黃旗賽堪達巴漢色欽卡倫之南,東與色埒圍接”。據此,該圍似在紅松洼種畜場。
都乎岱圍場:蒙古語,姜家店鄉,村格岱溝。“都平岱山亦曰奴乎岱山,……都乎岱圍在焉。”
圖爾根伊扎爾圍場:蒙古語,“圖爾根伊扎爾圍在錫拉扎巴色欽卡倫之西南,其北則圖爾根伊扎爾河源出焉”。此圍在吐力根河源南。值得提及的未見于《熱河志》的都爾喀蘇臺(廣發永鄉大東溝)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在這里,初貶太子允礽。康熙說:“今觀允礽……肆惡虐眾,暴戾淫亂,難出諸口,……鳩集黨羽,窺伺朕躬……”即行拘撫,將格爾芬等六人正法,杜默臣等四人充發盛京。這是震驚朝野的一件大事,卻發生在木蘭圍場的山野間。
相關新聞
(16-04-08)
(16-04-08)
(16-04-08)
(16-04-08)
(16-04-08)
(16-04-08)
(16-04-08)
(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