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是“康乾盛世”經濟文化高度繁榮昌盛的產物,是中國統一多民族的國家象征。“山莊咫尺間,乃作萬里觀”。避暑山莊從清康熙四十二
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是“康乾盛世”經濟文化高度繁榮昌盛的產物,是中國統一多民族的國家象征。“山莊咫尺間,乃作萬里觀”。避暑山莊從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修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全部完工,共歷時89年。建避暑山莊是清康熙帝實施其治政策略的一個重大舉措。“綏懷蒙古以為藩屏,察民瘼,備邊防,合內外之心,成鞏固之業”(《御制避暑山莊百韻詩序》碑文)。清朝能維持268年統治,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夠融多元素文化為一體,不修長城建山莊,妥善處理好與邊疆各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實現多民族的和諧統一。正如乾隆皇帝所說:“我皇祖建此山莊于塞外,非為一已之豫游,蓋為萬世之締構也。國家承天命,撫有中外,……而四十八旗諸部落屏藩塞外,恭順有加,每歲入朝,錫賚宴賞,厥有常典。”(《避暑山莊百韻詩》)“敢圖逸豫忘深意,亦為柔懷恤遠人”(《啟蹕避暑山莊》。乾隆的這些話,不僅從政治角度闡明了修建避暑山莊是為了綏撫蒙古等邊疆少數民族,實現中華多民族的和睦相處,還從“錫賚宴賞,厥有常典”“柔懷恤遠人”等文字中表明,避暑山莊內,曾經發生過各種各樣與酒宴相關的酒事,在這座融多民族文化為一體的大園子里,酒宴,是清帝“恩威并濟”,密切同少數民族王公貴族的聯系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酒,是多民族和睦相處的一種不可或缺的融合劑。
康熙帝在建避暑山莊之初,就特意在熱河泉南香遠益清旁修建一處與酒有關的景觀——曲水荷香,也稱“流杯亭”。曲水荷香的興建,是參照了古代“曲水流觴”的典故。相傳東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謝安等42人在浙江紹興蘭亭舉行修禊之禮(修禊,古代一種習俗,每年三月初三到水邊游玩,來消除不祥)。他們把酒杯放在清流之上,任它順流而下。酒杯停在誰面前,誰就要賦詩一首,作不出的罰酒三杯。眾人列坐在水邊,飲酒賦詩,王羲之乘興作《蘭亭集序》,并親自書寫,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這段雅事廣泛流傳,蘭亭被后人稱為“流杯亭”。曲水荷香就是按照《蘭亭集序》所描述的場景建造。康熙親為流杯亭題寫匾額“曲水荷香”,將其列為康熙36景第15景,并為曲水荷香賦詩一首:“荷氣參差遠益清,蘭亭曲水亦虛名。八珍旨酒前賢戒,空設流觴金玉羹。”“曲水荷香”建成后,康熙經常在這里賜宴少數民族王公貴族和大臣官員,把酒賦詩,舉杯同歡,曲水荷香一時成為避暑山莊最熱鬧的場所。
避暑山莊東北角的惠迪吉殿,是隨康熙皇帝來的文人集中進行學術活動的地方,康熙年間,康熙帝召集各方面的人才,在這里編寫書籍。康熙的詩集《清圣祖御制詩集》、數學天文著作《律歷淵源》等,都是在這個地方編輯的。文人們在一起離不開酒,在康熙后期,在惠迪吉殿附近重建了一座流杯亭,御用文人在這里一邊編纂書籍,一邊體味曲水流觴的雅趣。
避暑山莊建成之后,康熙帝選擇在山莊長虹飲練以東,如意湖西山前,修建了一處“上用庫”,用來儲藏清帝駐蹕山莊時所用的各種物資,物資中包括皇家的御酒、貢酒,這種酒以皇家名義在“上用庫”中恒溫保存,以備皇帝隨時御用,這也是避暑山莊最早的皇家貯藏白酒之地。同時,在皇家“上用庫”北面山坡處,依山開挖了一處大型窖洞,用來儲存每年冬季在如意湖開起的冰塊。山莊儲冰從每年冬至當天開始起冰,運至窖洞封存,此冰窖一直沿用至上世紀80年代末。
這個建在避暑山莊如意湖之西的皇家“上用庫”,至乾隆年間,先后又建成有門殿三楹,正房五楹,后房七楹,東西有配房的一座方正密合的院落。南門殿正中懸掛乾隆帝御定的“芳園居”匾額,這里的“上用庫”,已是山莊內規模最大、貯量最多的皇家倉庫,內貯白銀、銀牌、銀錁、瓷器、綢緞、皇家御酒、山珍野味等各種物資。
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避暑山莊的乾隆帝,為尋求民間街市樂趣,還在東配房開設茶酒鋪、磁器鋪、洋漆鋪、香扇鋪和文房四寶等買賣鋪。每當開市之期,由太監充任各店鋪掌柜,皇帝過此,各鋪呼買呼賣,皇帝有時也進去問價,皇后也買些小件,隨皇帝到芳園居的王公大臣們則在酒肆茶樓,飲酒品茶,推杯換盞,熱鬧異常。
酒與避暑山莊興盛密不可分,據《清宮檔案》記載,為管理好避暑山莊內的酒宴酒事,清朝在避暑山莊內專門設立了內務府辦事機構“茶酒房”,具體負責皇家飲酒品茶,茶酒的采買、存儲等事宜。
乾隆年間,乾隆在避暑山莊平原區西側,修建了大型藏書樓——文津閣,山莊內最有名的曲水荷香流杯亭,被乾隆帝遷建到了文津閣之南,依然名為“曲水荷香”。它是一座重檐大型方亭,建在假山堆砌、盤折曲流的溪水之上。乾隆年間的內閣大學士紀曉嵐、劉墉等人,在隨乾隆帝到避暑山莊時,少不得在曲水荷香與乾隆帝談古論今,飲酒賦詩。中國古代曲水流觴的佳話,在皇家園林里得到了更形象的體現。
在避暑山莊,最體現酒這種融合劑作用的,還要數避暑山莊萬樹園的蒙古包大宴,乾隆年間的萬樹園,已是清朝在避暑山莊重要的政治活動的中心之一。據初步統計,僅從乾隆十七年(1752)到嘉慶二十四年(1819)這68年中,共在此舉行了52次大型宴請活動,其中乾隆年間47次,嘉慶年間5次。大宴按例需設宴桌210張,用羊100只,酒100壇。皇家“上用庫”的貯藏御酒,在此時被一壇壇開封,醇厚的酒香,彌漫在整個避暑山莊內。宴時,所有赴宴人員跪迎皇帝落座,然后依次向乾隆帝行三跪九叩禮,各自歸座后樂聲響起,各自歸座。乾隆帝開始給王公宗室、少數部落首領等賜酒,這時,赴宴人員都要離座,行一叩禮,依次接受賜酒。酒賜畢,禮儀方止,然后再賜肴饌。筵間,例設中和韶樂,舞慶隆舞,并陳蒙古、回部、金川及各部藩樂,也表演雜技。諸事完畢,奏樂鳴鞭炮,筵宴結束。據清《養吉齋叢錄》卷十五記載:“圣駕駐蹕避暑山莊,筵宴外藩,輒召至御前賜酒,內廷詞臣,亦得與賜。其地在萬樹園,平原千畝,夭喬繁茂。雖已園名,不施土木,宴時則張穹幕”。
乾隆帝在避暑山莊蒙古包大宴均有史料記載,比較有影響的主要有以下幾次:
乾隆十八年(1753年)五月,厄魯特蒙古杜爾伯特部首領三車凌來承德,乾隆皇帝連續5天在萬樹園夜宴三車凌,飲御酒,放焰火,演雜技。同年十一月,接見厄魯特蒙古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連續5天在萬樹園賜宴,飲酒,演出,放焰火。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在《至避暑山莊日,都爾伯特臺吉策凌等接見》、《流杯亭小宴都爾伯特親王策凌等》、《宴都爾伯特親王策凌、郡王策凌烏巴什等于萬樹園,詩以紀事》及《山莊燈詩八首》等中,以極其喜悅的心情描寫了在山莊萬樹園設大蒙古宴及火戲的盛大歡樂場面,顯示太平盛世萬眾歸依的景象:“黃沙青海胥來賀,湛露薰風普預宴”,“火樹騰輝映綠云,鳳簫聲應鹿鳴聞”。蒙古四十九旗扎薩克、青海諸部王公及各少數民族首領舉杯稱賀。
乾隆二十年(1755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藏多爾濟等分兩批到承德,萬樹園兩次連續天天賜宴飲酒,放焰火。乾隆帝在《萬樹園燈詞》第四首中寫到“紫霞滿酌親分賜,毳服儒冠雜沓來”,即乾隆帝自分賜酒給內外蒙古汗王等暢飲。
此后,邊疆少數民族王公貴族不斷來避暑山莊覲見乾隆皇帝,一些外國使者也來承德覲見乾隆,乾隆皇帝分別在萬樹園賜宴,并讓他們飲御酒,觀燈,觀焰火、雜技、馬戲等。乾隆在《萬樹園賜宴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等,即景成什》中真實形象記錄了此事。“孰意新歸額濟勒,山莊重看設燈筵。程經萬里不辭遠,嘉與優恩詠蓼蕭”。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8月12日,是乾隆帝七十大壽,尤其轟動的是西藏大喇嘛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也來避暑山莊祝壽。乾隆對此舉十分重視。六世班禪于乾隆四十四年6月17日自后藏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起程,次年7月21日到達承德。乾隆帝在避暑山莊萬樹園隆重地接見,并安置在專門為班禪修建的須彌福壽之廟居住。7月24日,乾隆在萬樹園御幄蒙古包,賜六世班禪等宴,并賜嵌正珠祖衣及金銀器皿等。這次一同入宴的還有扈從的王、公、大臣、蒙古王、公、貝勒、額駙、臺吉,杜爾伯特親王策凌烏巴什,土爾扈特貝子沙喇扣肯,及回部阿奇木伯克,貝子色提巴爾等11人,喀什嘎爾四品嘎爾納奇伯克,愛達爾之子烏魯克等3人,金川木坪宣尉司堅木參囊康等44人。在乾隆生日的8月,又先后三次于萬樹園賜宴、觀火戲,同時入宴的還有朝鮮正使樸明源等。乾隆對此次大宴頗為滿意,曾吟詩道:“圣僧永佑小棲遲,神御巍臨欲覲宜。今佛云當拜古佛,古時稀有見今時。舊藩新部益生敬,設席承筐共受釐。中外一家逮蔥嶺,大清萬載鞏天禧”。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土爾扈特臺吉額爾德尼、喀爾喀蒙古的宗教首領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杜爾伯特扎薩克臺吉布爾布達爾濟等先后入覲,8月庚辰這日,乾隆帝白天在萬樹園賜宴,晚上在萬樹園賜茶果、觀火戲。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8月13日,為慶祝乾隆八十壽辰,7月在避暑山莊舉行邦慶,參加這次邦慶的外國使臣很多,安南國王及安南、南掌、朝鮮、緬甸等國的使節團就達300多人。臺灣生番頭目也來入覲。7月15日大慶,16日到19日連續四天在清音閣演戲設宴。20日,乾隆于萬樹園賜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嘎勒丹錫圖胡圖克圖及眾胡圖克圖、諾們汗喇嘛等,并蒙古王公臺吉等宴。
乾隆六十年(1795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及章嘉胡圖克圖之呼畢勒罕入覲。此后緬甸國貢使,大頭目亞扎覺蘇細利遂動、南掌國正使叭孟先、副使叭整烘也相繼入覲,已是乾隆兩次于萬樹園賜宴、頒賞。
嘉慶皇帝在避暑山莊蒙古包有記載的筵宴共有五次:
嘉慶七年(1802年)嘉慶皇帝于萬樹園賜扈從王公大臣、蒙古王公臺吉及胡圖克圖等宴。
嘉慶八年(1803年)哈薩克汗瓦里蘇勒坦派遣其子伯格里蘇勒坦及正使托克托蘇勒坦愛里,副使杭爰等入覲,嘉慶于萬樹園賜扈從王公大臣,蒙古王公臺吉及外藩使臣等宴。
嘉慶十四年(1809年)八月,嘉慶兩次御萬樹園,賜扈從王公大臣、蒙古王公臺吉及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嘎勒丹錫圖胡圖克圖、哈薩克多索里蘇勒坦、回部伯克和卓木呼里等宴。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嘉慶最后一次于萬樹園賜扈從王公大臣、蒙古王公臺吉等宴……
可以說,從康熙帝肇建避暑山莊始,在這座塞外皇家園林中,酒香繚繞,酒事不斷。特別是從乾隆十七年到嘉慶二十四年的68年中,乾隆、嘉慶兩代皇帝頻繁地在萬樹園接見宴請各少數民族的王公貴族、宗教首領和外國使節。通過在酒席宴上的廣泛地接觸與交流,大大加強了清朝政府和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的聯系,增強了各民族的團結,同時也加強了同其他國家的交往,一杯御酒,一番暢談,取得了單純軍事力量難以取得的效果,這是清朝康、乾、嘉時期民族政策與外交政策的體現。
避暑山莊萬樹園蒙古包大帳中,王公貴族、少數民族首領、各國使節等的歡聲笑語猶在;萬樹園的草坪上篝火、煙花、火戲的斑斕仍存;最是那皇家貯藏的醇厚美酒,迷人的酒香至今在避暑山莊還沒有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