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鵲枝頭鬧,壩上貴客來。

農歷龍年臘月廿八,內蒙古壩上的蛤蟆壩,一批來自浙江麗水的客人打破了白雪世界里的小村莊的沉寂,據說這是來村里過年的第一批客人。

春節前,一位叫“好男人”的網友發帖組織麗水人到內蒙古壩上過年,這個想法讓四十幾年來一直在家過年的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幾經周折,終于下決心訂了飛往北方的機票。臘月廿六午夜,相約而行的網友在首都機場集結,乘上了前往壩上的汽車。由于風雪的阻隔,一直到臘月廿八中午才到達目的地蛤蟆壩。

蛤蟆壩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樺木溝林區境內,是一個有著原始村落風貌的小村莊,在攝影人眼中,這可是一個百拍不厭、常拍常新的攝影創作“寶地”。冬天的蛤蟆壩完全是一個冰雪的世界,以往高低錯落的白樺林、橫斜交織的牛羊圈、稀稀落落的雜草叢在陽光輝映的白雪中呈現出一曲曲美妙的樂章,整個村莊就是一個冰雪公園、童話的世界,成了同行的兩個孩子的樂園,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當然,大家最期待的莫過于跟當地村民一起吃隔夜年飯,體會蒙古人過年的習俗。除夕那天一早,大家就開始與老鄉一起殺雞宰羊,和面包餃子。當地的習俗,年夜飯是在除夕夜的十一點開始吃,一直到次日的凌晨,并且守夜不睡。盡管與我們麗水的風俗有很大的差異,但大家還是與他們一道坐在炕上喝茶嘮嗑,細心體會他們過年的滋味。

在整個團隊里,最為興奮的應屬年齡最長的“老童生”,年后已經76歲了,可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攝影發燒友,在壩上的幾天里,他早出晚歸,面對拍不完的美景,他可以說是無所適從,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讓他凍得喘不過氣來,但這里,冬雪中的每一個美妙細節都讓他不能割舍。腰累彎了、手凍僵了,但絲毫沒有冷卻他拍攝的熱情。他說,這是他這輩子過得最有意義的一個年。

因為在網上看到我們的壯舉和美輪美奐的圖片,麗水攝影人“米谷”聞訊而至,帶著他的親朋好友大年初二一早就來到了壩上,和我們一起融入到白雪皚皚的年畫里。

雪原上奔馳的駿馬,林間穿梭的牛犢,閱兵式似的綿羊方陣,被高原紫外線灼傷了面孔的牧民,狂風中鏟雪開路的司機,都清晰地留在了我們的鏡頭里,留在了我們的心底里。

在壩上的十來天,我們沒洗上一個熱水澡,沒睡上一個安穩覺,但還真有再去壩上過個年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