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在木蘭圍場壩上草原內,都發現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黑琴雞求偶決斗的場景,黑琴雞求偶決斗很紳士,不僅吸引了游客觀看,也為野生動物的研究與保護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壩上當地人稱為松雞子,每年的四五月間,它們進入發情期,于是,雄雞們此時彼此會發起爭斗,以博得母雞們的好感和青睞,常常是英勇善戰、矯健有力的公雞獲得爭斗的勝利,獲得了與母雞的交配權,或許這就是符合達爾文的自然法則吧。
清晨時分,是黑琴雞們固定的求偶爭斗時間,當太陽升起,
壩上天色大亮,這一天的“黑琴那達慕大會”便宣告結束,公雞們紛紛散去。 沐浴著絲絲晨光,在不同變換的光影下觀看和欣賞黑琴雞們的爭斗,的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黑琴雞(學名:Tetrao tetrix)屬于中等雞類。是鳥類中陸禽的一種,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于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尋食;鼻孔和腳均有被羽,以適應嚴寒。雄鳥全身體羽黑色,頭、頸、喉、下背具藍綠色金屬光澤。雌鳥全身體羽黃褐色,具黑褐色斑;頦、喉棕白色;翅上翼鏡不明顯;尾羽叉狀,不向外彎曲,為山地森林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