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平泉縣的羊湯好喝,今天親自品嘗,味道清香,口感好,肥而不膩,果然名不虛傳,這是我喝過的最純正地到的羊湯。”前來平泉出差的張先生評價說。
平泉羊湯作為民族特色餐飲食品,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的確是一道美味佳肴。平泉羊湯原來叫“八溝羊雜湯”。以羊雜配以多種佐料制作而成,選料精細,廚藝獨特,味清香而醇厚,湯脂肥而不膩,營養豐富,易于消化吸收,食用后回味無窮。最重要的是羊雜湯的功效是可以充潤五臟,強身健體。湯以羊的五臟共用,羊心可以解郁補心;羊肝益血補肝、明目;羊肺補肺氣、調水道;羊肚補虛健脾胃;羊腎補腎氣,益精髓。數料合用,共奏補益五臟虛損之效,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
平泉羊湯的來歷有多種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是,康熙皇帝在圍場溝(今河北平泉黨壩)設圍打獵,在追趕一只梅花鹿時,一直追到八溝地面(今平泉縣平泉鎮)。鹿鉆入柳林沒有追到,康熙皇帝的餓勁兒倒是上來了。正在這時,不遠處飄來一陣香氣,十分誘人,康熙尋香找來,發現一個小店,店內一回族老者正忙活著在鐵鍋內煮著一堆看著油乎乎的東西,香氣正是從鍋中飄來。康熙也不問價,直叫:“快來飯!”開店的老者不敢怠慢,趕緊盛出一碗切好的羊雜湯,順手拿了兩個燒餅。康熙食后容光煥發,精神百倍,才想起沒問吃的是什么,老者告訴說:“這叫羊雜湯,是用羊的雜碎做成的。”康熙覺得十分夠味,便隨口道出一首詩來:“喜峰口外遠,塞北古道長。野鹿入柳林,八溝羊雜湯。” 從此,八溝羊湯名聲大振,關里關外無人不曉,外來食客稱道:“難怪平泉的羊湯這么好,原來還受過康熙的皇封呢!”
近年來,平泉縣為深入挖掘傳統餐飲文化,打造民族特色餐飲品牌,實施平泉羊湯走出去戰略,于2013年10月成立平泉羊湯協會,協會現有會員35家。成立了民族特色餐飲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平泉羊湯產業發展的組織協調、規劃布局等方面的工作,制定并出臺了《平泉羊湯行業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試行)》、《平泉羊湯行業管理辦法(試行)》、《平泉羊湯產業發展若干優惠政策(試行)》等一系列政策和管理辦法,明確了羊湯的操作規范、制作流程、審批程序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同時,制定了若干優惠政策和勞動就業政策,對在平泉縣內、外開辦旗艦店和標準店的給予2萬元、3萬元和6萬元的不同資金補助;對城鎮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自主經營羊湯給與一定的貸款貼息補助和政策支持。縣財政自2015年安排200萬元專項資金作為羊湯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縣里每年組織一次對羊湯經營行業的考核。政策的支持和管理辦法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平泉羊湯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