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圍場被譽為“水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異獸的天堂,這里不僅有秀美的景色,還有著美味的蒙式大餐,讓您大飽口福!趕快遠離喧囂的城市,告別緊張的生活,在這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的季節,你是無否想 到寬廣的草原張開雙臂,放飛自己,一起去體驗草原的寬廣,一起體驗馬背上的飛馳,一起圍著篝火縱情歌舞,享受木蘭圍場的特色美食,這里讓您垂涎欲滴的烤全羊,先來點山珍,壩上炒白蘑、蕨菜、黃花菜及紅梗(帶黃),再來點野味爆炒野豬肉、燜黃羊肉、小炒鹿肉及干炸野生小鯽魚,豈不美哉,再喝上上點壩上有名的草原白、馬奶酒、套馬桿等。夕陽西下,讓我們燃起篝火,一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其實一個美字了得!
趕快來參加壩上的云戶外俱樂部的純吃團吧,享受壩上美景的同時,吃遍壩上美食,一定讓您不虛此行!
招牌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族傳統名菜,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為招待貴賓或舉行重大慶典時的盛宴特制的佳肴。烤全羊選用來自內蒙古草原的肥嫩綿羊,用多種調料喂制,經特制爐具烘烤兩小時以上。出爐后的全羊色澤金黃,口感香脆,濃香四溢,此菜羊形完整,羊跪在方木盤內,色澤金紅,羊皮酥脆,羊肉嫩香,來木蘭圍場旅游,烤全羊是一定要吃的,不僅僅因為這是一種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飲食,吃的不但是羊,還有著濃濃的內蒙古文化。

壩上莜面窩子:
莜麥是承德壩上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位居壩上三件寶“莜面、山藥、大皮襖”之首,故被稱為“塞外珍珠”,在內蒙古、山西等省也有大量種植,莜面窩子是木蘭圍場一帶傳統風味小吃,且其歷史悠久,是承德四種筱面風味小吃之一。

柴雞燉蘑菇:
壩上地區出產多種蘑菇。稱為上品的有:口蘑、榛蘑、肉蘑、草蘑、唣蘑、松蘑、平蘑等。蘑菇營養豐富,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有利于消化的粗纖維;即可上高級宴會,又是家庭的民俗菜肴。蘑菇用來清燉、紅燒、做湯均可,其味清香、鮮美,歷來為席上珍品,用它燉壩上的柴雞,其風味和口感極佳。

紅梗:
俗稱帶黃,是壩上的一種特產,后經加工制成罐頭,味道酸甜,已成為當地的特色美食,也被當成禮物饋贈給親朋好友!

改刀肉:
以豬肉和竹筍為主料,將帶肥膘豬腿肉去皮、筋,切成纖細肉絲,筍切成細絲。炒鍋用大火燒熱,下油,燒至七八成熟時,將肉絲下鍋煸炒,至肉質收緊,放筍絲同炒。邊炒邊加入雞鴨湯,口蘑湯,加醬油、紹興酒、香油、白糖、味精,反復煸炒,待肉、筍成金黃色后,澆上汁水轉用小火烤,至鹵汁收緊。

壩上牛肉干:
壩上風干牛肉干吸收了傳統肉干的特點,結合現代飲食習慣,經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蒙古族風味食品。該產品不僅風味獨特,而且外焦里嫩,色、香、味俱全,是旅游野餐,贈朋待客之上品。

壩上炸鯽魚:
壩上的泡子里就有野生的鯽魚,在較淺的水生植物叢生地,更是它們的集中地,鯽魚的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純天然食品,是到壩上不可不嘗的美味。

壩上黃花菜:
黃花菜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鮮質嫩,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花粉、糖、蛋白質、維生素C、鈣、脂肪、胡蘿卜素、氨基酸等人體所必須的養分,其所含的胡蘿卜素甚至超過西紅柿的幾倍。木蘭圍場黃花菜性味甘涼,有止血、消炎、清熱、利濕、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對吐血、大便帶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療效,可作為病后或產后的調補品。

拔絲奶豆腐:
奶豆腐,分為生奶豆腐和熟奶豆腐兩種。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熬制奶皮剩下的奶漿,或提取 酥油后余下的奶渣,放置幾天,待其發酵。當奶漿或奶渣凝結成塊時,用紗布把多余的水份過濾掉。然后將固體部分,在鍋里文火煮,邊煮邊攪,直到粘著程度時,再裝進紗布里,把黃水擠出。這時就可以裝饃壓制成形,或置于木盤中,用刀劃成各種形狀;生奶豆腐的做法是,把鮮奶發酵,使其變酸后,倒入鍋里煮熬,奶漿就變成老豆腐形狀。然后在紗布中,擠壓去水份,裝模成形,奶豆腐色澤乳白為最佳。奶豆腐可現吃,柔軟細膩,十分可口,也可晾干久存食用。

壩上肉絲蕨菜:
肉絲蕨菜,味道鮮美,當地特產,蕨菜雅名如意菜,與壩上白蘑齊名,都是塞罕壩菜譜里的上品。每年端午節前后,在蕨菜的幼芽還如同一個晶瑩嫩綠的碧玉如意的時候將其采回,用熱水及時燙過,或腌漬,或曬干,可長期保存,涼拌、煮湯或炒食均有不同的美味。

壩上氣鍋八仙:
氣鍋八仙:主要原料是狍子肉、野山雞、野山兔、羔羊肋、沙豐雞、葫蘆條、口蘑、嫩椒。將這些原料放入汽鍋內蒸制。汽鍋的特點是蒸氣由上往下返,不跑氣,使之保持原汁原味。出籠時異香飄出,色淡、湯清、肉鮮、骨酥、味醇、鮮美,且營養極為豐富。

炒柴雞蛋:
提到炒雞蛋大家并不陌生,但是農家的炒雞蛋和我們平時吃到的就大為不同了,光看這黃橙橙的模樣已經叫人垂涎欲滴了,再加上它是用農家散養的柴雞蛋炒制出來的,那味道就更不用說了。

還是那句話,有菜怎么能沒有酒,而且來到草原不喝點壩上的酒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
壩上馬奶酒:
據專家考證,奶酒起源于春秋時期,自漢便有“馬逐水草,人仰潼酪”的文字記載,極盛于元,流行于北方少數民族已有兩千多年,系歷史悠久的傳統佳釀。一直承擔著游牧民族禮儀用酒的角色。

草原白:
駿馬,草原,烈酒,從共至今都是從不分開的,來到草原,騎上駿馬,吃著烤肉,來一口刀子一樣的烈酒,才算是正真的不虛此行。而草原烈酒中最富盛名的就要數“草原白”了。
悶到驢:
呵呵,顧名思義,要是喝倒了,你就是。。。
套馬桿:
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讓我融化在你寬闊的胸膛。唱著歌喝著酒,無需多說了,干!!

好了,酒足飯飽之后,三兩知己圍坐在篝火前,仰望星空,對酒當歌,你所有的煩惱都隨著那騰騰而起的煙火,隨風而去,剩下的只是滾燙的烈酒,盈盈的火光和淡淡的困意,回去好好的睡上一覺,明早起來你就是一個嶄新的自己。
壩上的云 徐剛
201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