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湯是清真食品,壩上有很多回民,在清真小吃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說漢民吃的zhu之類的,在承德境內吃羊湯找“平泉羊湯”的招牌,但有很多家味道一般,告訴你個辦法,找
羊湯是清真食品,壩上有很多回民,在清真小吃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說漢民吃的zhu之類的,在承德境內吃羊湯找“平泉羊湯”的招牌,但有很多家味道一般,告訴你個辦法,找人多的店去吃,比較正宗。
制法:
先將50斤清水添入鍋內,待鍋燒響放進鮮肉30斤,羊雜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燒(以木柴火為好),頂出血沫,爾后將佐料下鍋,同時外加大蔥、生姜各半斤和適量,再熬40分鐘即成。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陳皮、杏仁等,要按一定比例適量下鍋,多了則藥味出頭,少了則腥膻除不凈。食用時,取湯鍋中熟羊肉和羊雜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肉湯,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 平泉古稱“八溝”,平泉羊湯原來叫“八溝羊雜湯”。平泉羊湯以羊雜配以多種佐料制作而成,選料精細,廚藝獨特,味清香而純厚,湯脂肥而不膩,營養豐富,易于消化吸收,食用后回味無窮。平泉燒餅則以個大芝麻多,香軟松脆而著稱。羊湯配燒餅,確是一道美味佳肴,吃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平泉縣羊湯的傳說
河北平泉羊湯的來歷有多種傳說,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康熙皇帝在圍場溝(今河北平泉黨壩)設圍打獵,在追趕一只梅花鹿時,一直追到八溝地面(今平泉縣平泉鎮)。鹿鉆入柳林沒有追到,皇帝的餓勁兒倒是上來了。正在這時,不遠處飄來一陣香氣,十分誘人,小康尋香找來,發現一個小店,店內一回族老者正忙活著在鐵鍋內煮著一堆看著油乎乎的東西,香氣正是從鍋中飄來。小康也不問價,直叫:“快來飯!”開店的老者不敢怠慢,趕緊盛出一碗切好的羊雜湯,順手拿了兩個燒餅。小康食后容光煥發,精神百倍,才想起沒問吃的是什么,老者告訴說:“這叫羊雜湯,是用羊的雜碎做成的。”小康覺得十分夠味,便隨口道出一首詩來:“喜峰口外遠,塞北古道長。野鹿入柳林,八溝羊雜湯。” 從此,八溝羊湯名聲大振,關里關外無人不曉,外來食客交口稱道:“難怪平泉的羊湯這么好,原來還受過康熙的皇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