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全羊也是多年流傳下來的隆重待客禮儀,其中木蘭圍場烤羊相當(dāng)有名、正宗,現(xiàn)在更為流行。
材料的準(zhǔn)備:
烤全羊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綿羊骨碌、熔爐和燃料。殺了綿羊以后,不扒皮,在皮肉之間吹進一些氣去,
在開水鍋里蘸一下?lián)瞥?,把毛去掉。割去四蹄,胸口上開個八寸長的口子,把內(nèi)臟和腸子取出,洗凈胸腹腔,裝進二斤蔥五頭蒜去,再將二兩干姜、一兩半大料、五錢花椒、半斤鹽搗碎拌勻,大部分撒進胸腹腔中。在前腿、后腿、脖頸等肉厚之處,劃成一寸寬、五寸長的口子,將所剩的混合調(diào)料撒進去。將二兩紅糖和七八兩醬油攪在一起,滾開以后,均勻地澆在煺洗干凈的羊皮上。待其稍干,嫩嫩地再涂一層植物油,將鐵鏈子從胸膛穿入,一頭鉤住氣管,一頭鉤住耬斗骨,吊進爐子備烤。熔爐高一百八十厘米,下面直徑一百五十厘米,用磚砌成。外面用六根鐵條托住,用鐵絲圈圍起來,用泥抹住。烤爐的里面,要抹上摻合著毛和沙子的紅泥。開爐以前,要將火力旺盛的梭梭樹根或其他硬柴準(zhǔn)備充分。
烤羊的方法:
烤羊的時候,用鐵板把爐口堵住,燃燒梭梭使里面的溫度高達120℃。等烤爐的溫度下降到80℃左右時,要將爐里的羊脖子稍向下傾斜起來,使上面的油掉下來以后,可以落到下面盛有一半水的盆子里,不致直接掉到火上激起滿爐的油煙。最后,在灶火上面的口子上,扣上一個大銅鍋,鍋沿上的縫隙要用泥巴封閉。
烤上半小時以后,要檢查一下火和溫度,適當(dāng)?shù)丶右恍┧笮D咎浚箿囟缺3衷谝欢ǚ秶?。如此這般,大一些的羊烤四個鐘頭,小一些的羊烤三個半鐘頭就行了。
待客的儀式:
把烤好的羊拿出來,使其四肢站立,放在大盤子里。向客人"亮相"以后,再拿回廚房里,把帶皮的肉切開,放在盤子里,與醬和蔥一起放到宴席上,然后把里脊上的瘦肉切下來,放在盤里端上去。最后把帶骨頭的肉端上去,接著才能上飯。這便是烤羊待客的全部過程。
最隆重的席面,有整牛、珠瑪、整羊三種,主要取其完整、齊全之意。 禮獻整牛,除了祭祀犧牲,一般只取牛的某一部位,比如說,為65歲以上老年人祝壽,僅象征性地獻上牛烏查(蒙古族叫烏古查,即牛羊軟肋脊肉)。珠瑪,又分為立式珠瑪,也就是最講究的整羊,其特點是褪毛、帶皮、烤制。整羊席不象珠瑪那樣精制,其特點是去皮、煮制。禮獻整羊也象獻整牛一樣,根據(jù)不同需要和對象,采取不同方式。有時獻上完整的羊肉,有時獻羊的某一部分。春節(jié)時招待親朋好友和貴賓時,把熟羊頭放在大方木盤中間,周圍擺滿各種奶食品和點心端上,是隆重禮儀。 整牛、整羊、珠瑪?shù)募庸し椒?,各地不盡一致,但必須保證食品的完整,避免損壞皮肉。 整羊的擺法;羊頭必須向著主賓。在宴會上用整羊招待客人時 ,一般要唱贊歌敬酒三巡 ,當(dāng)賓客們開始唱和時,再斟一杯酒,誦獻整羊的祝辭。專門向執(zhí)刀割肉、招待客人的人敬酒一杯之后,主人請席間長者先動刀。那位執(zhí)刀招待,蒙古語稱“渾都格其”。長者接過蒙古刀,在羊頭的前額劃個“十”字,從羊的腦后、嘴角兩邊、兩個耳朵、兩個眼眶、脖頸、硬腭上割下幾塊肉,再把羊頭轉(zhuǎn)向主賓。主賓端起羊頭回贈主人。主人端過一個空盤,接過羊頭和長者割下的部位肉,擺在佛龕前敬佛。接著用專用的蒙古刀,從羊烏查的右側(cè)、左側(cè)切出長條薄片,左右交換放置。割羊烏查前半部時,刀刃向外。如此切割三次之后,分節(jié)卸下其它骨頭(過席的羊烏查只能切一刀),由陽面轉(zhuǎn)圈后,退回去放入肉湯里熱,然后上桌進餐。退下整羊后,上肉湯。 禮獻整羊時,通常安排專人獻祝辭。誦祝前,要向祝辭人敬酒一杯。祝辭人用無名指蘸酒彈酹,然后舉杯祝辭。誦祝辭的姿勢:老年人坐著,中年人單腿跪著,年輕人站著。祝辭內(nèi)容因人、因事、因地區(qū)不同而各異。比如有一則祝辭唱 道:“博格多成吉思可汗,迎娶花容光煥發(fā)月貌的孛爾貼只斤夫人。宰一只花臉的羯綿羊,裝在水晶盤里招待貴賓 是成吉思汗定下的禮制,是蒙古人待客的傳統(tǒng),是忠厚和貞潔的標(biāo)志,是至誠心意的象征。” 大家斟一杯酒互相唱和 。誦祝辭人說一聲“結(jié)!”(請用刀)。并舉杯繼續(xù)祝福唱道;“按著老規(guī)矩敬獻,請各位都來品嘗。遵循舊風(fēng)俗奉獻,請各位都來舉觴。” 再斟一杯,眾人回敬唱和。之后,祝辭人接著說:“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