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3月18日7時至19日7時,內蒙古自治區報告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最后一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內蒙古新冠肺炎病例正式“清零”。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
截至2020年3月18日7時至19日7時,內蒙古自治區報告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最后一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內蒙古新冠肺炎病例正式“清零”。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同時,經歷寒冬的內蒙古旅游業也開始回暖,烏蘭布統草原逐步恢復開放。近日,馬蜂窩旅游發布了2020年春季“旅游蜂向標”,基于馬蜂窩旅游平臺的大數據,分析境內外目的地的熱度變化,對春季旅游趨勢進行預測,內蒙古草原旅游人氣大漲。
內蒙古旅游陽春即將到來,草原旅游最受期待
馬蜂窩數據顯示,內蒙古呼倫貝爾旅游關注度在第一季度上漲78.4%,成為春季旅游熱度漲幅最高的國內目的地。
眾所周知,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便是旅游業。如今疫情受到有效控制,全國各地景區逐漸有序開放,中國旅游業即將在陽春時節按下重啟鍵。疫情中,人們開始反思人和自然的關系,更加珍愛大自然,珍惜生態環境。疫情造成人們被迫‘宅’在家里,疫情后,迫切期待到開闊疏朗、親近自然的地方去釋放壓力,對“遼闊草原”的向往也成為大勢所趨——內蒙古有大天大地,最適合人們來‘放風’;內蒙古人熱情好客,最適合人們來敞開心扉。
推動內蒙古旅游高質量發展,打好產業升級“四張牌”
人們向往草原,但更加呼喚品質化的旅游。對內蒙古旅游而言,也迎來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關鍵機遇期和轉型期。中國旅游協會旅游營銷分會副會長、中青旅聯科公關顧問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葛磊先生針對疫情后的內蒙古旅游業提出打好產品升級創新“四張牌”。
一是打好生態旅游牌。除了草原,內蒙古還有多元化的生態資源,可借機推出內蒙古“四大”生態旅游產品——大草原、大森林、大沙漠、大黃河,構建更豐富的內蒙古生態旅游產品體系和品牌矩陣。
二是打好文化體驗牌。生態是底色,文化是特色。內蒙古不是簡單的生態旅游,而是生態文化旅游,草原文化是內蒙古旅游的靈魂。要把內蒙古的文化融合在四大生態旅游資源里,形成豐富的體驗。比如說音樂,不插電的聽風音樂會;比如說游牧,當游客能夠體驗馬背上的游牧生活;比如說美食,讓游客可以參與做奶茶、燒烤,幕天席地。
三是打好親子旅游牌。內蒙古真正的旅游旺季是七、八月,這個時間和暑期的親子游市場高度重合。旺季的核心的目標不是無限度地提升游客量,而是要改善游客結構,提升客單價。這其中,最大的機會就是全力發展親子游。比如內蒙古文旅廳打造的“少年那達慕”品牌,就是希望全中國的家長意識到:內蒙古是一個能讓孩子們獲得男子漢氣概的地方,男子漢氣概不只是學習騎馬摔跤射箭,還可以學會如何禮敬父母,如何敬畏和珍愛大自然。
四是打好周邊市場牌。去年年底,內蒙古已經正式接入全國高鐵網,跨入高鐵時代,要利用交通設施的升級,密切與周邊市場的互動。內蒙古的盟市中,只有呼倫貝爾和阿拉善是以遠程客源為主體,其他所有盟市,最大的客源主體都來自周邊——和內蒙古毗鄰的東北、華北、西北。這其中,不光是營銷,服務很重要,讓他來了還想來。
內蒙古,蘊含最淳正、最炙熱的人文情懷,坐擁最壯闊、最震撼的北國盛景。葛磊對于新時期內蒙古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設提出了新的主張——內蒙古的旅游品牌是“亮麗內蒙古”,而品牌推廣語可以考慮“心靈的牧場”。新時期的品牌發展,需要在游客的心智中構建與內蒙古旅游的情感共鳴。內蒙古是游牧文化的發祥地,以前的游牧是逐水草而居,是一種生產勞動,但游牧文化放在現代社會里,依然有強大的生命力——人們越來越愿意走出熟悉的環境,體驗不一樣的生活,為心靈放牧。所以,內蒙古的草原、沙漠、森林、冰雪,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文風情,都是可為全世界共享的‘心靈的牧場’。
文章系轉載,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在后臺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