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人介紹得知,豐寧滿族自治縣北頭營鄉櫻桃溝門村西北溝有一座空洞山。此空洞山也叫窟窿山,俗名香爐山、三條腿,因山頂像“皇上的帽子”,又名皇冠帽。
百聞不如一見,我們一行5人相約,由鳳山乘車一路北上,大約行程30公里便到達了空洞山腳下。下車舉目遠眺,山峰不算太高,裸露的巖壁缺少植被真像一頂皇冠帽。近看,光禿的山峰聳立,下闊上尖,直插云天。細看此山,南面隱約見到有孔,吸引大家迫不及待地朝空洞山挺進。
在向導引領下,我們順著山坡左轉右拐的羊腸小道向上攀爬,走梁脊,踅坡過洼,不算太費勁來到半山腰,發現首處景點——多孔硼洞。這里并排相挨4個不透空的洞窟,最大的一個洞窟內很寬敞,地面平整,積有厚厚的羊糞鳥糞,踩上去像海綿,是人和動物避雨的好地方。
大家在多孔洞窟停留片刻后繼續前行,經過一段很陡的“路”,來到第二處景點。這處洞窟還是非透空的,人走進去立感瓦涼瓦涼的冷意襲人,所以人稱“冰人洞”。“冰人洞”洞窟內空間不大,洞口僅能單人通過,低頭彎腰才行,里面漆黑伸手不見五指。這時有人打開隨身攜帶的手電筒照亮,見到洞壁頂滴嗒、滴嗒的水珠落到地面上形成清泉潭水。突然發現,在此洞窟盡頭頂部隱約出現一線光亮,這就是當地百姓傳言的“一線天”。據傳曾有孩童由“一線天”光亮處朝上攀爬,最終能從山頂上出去,但我們不能,也不能冒這個險,安全第一。
走出“冰人洞”,告別“一線天”,繼續沿著上有懸崖、下有絕壁的陡坡西行,猛抬頭,天然“山門”迎面而至,這就是第三處景點。向導說,這是南天門空洞。說它是“南天門”我看有誤,其實說它 “東天門”更為確切,因為它所處的位置在整座空洞山的東面,此洞窟為東西透空的,人站在洞窟的東口能透空見到西面的山和藍天。此洞窟上下左右高寬約4米多,呈圓形,好像一輪明月掛在西面的天空,這天然風景美妙得無與倫比。
我們穿過“東天門”窟窿,朝上攀爬了一會兒,見到了第四處景點老雕窩洞窟。老雕窩洞窟在向陽處百米高的懸崖絕壁上,游人不能前去直觀,只能在對面遠眺觀賞,只見洞窟口內有用干柴壘垛搭建的窩,這就是猛禽老雕安全的家。在老雕窩洞窟左側,也就是西側百米高直立巖壁上,發現有排列無序的多個大小洞窟。
老雕窩洞窟下部就是空洞山著名的第五處景點“三條腿”,民間久傳還叫它“香爐山”。此景非常獨特,在直立的石壁當腰天然造就出砬棚,砬棚內形成3個透空的窟窿,一個口朝南,一個口朝北,一個口朝東,窟窿與窟窿之間由自然形成的粗壯巖柱支撐,棚洞內寬敞亮堂,估計可容納三四百人。此處三孔一棚是游人避暑的勝地。
“三條腿”空洞可稱為此山最險的景觀,沒有通道,東、西、北三面絕壁,只能由它的南面峭壁攀險登臨,峭壁有巖樹、砬縫兒,有腳踩的石窩。筆者年長六十有八,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輕易冒險攀爬,只好坐在對面陡坡祈禱同伴的安全,觀望不到60歲的“年輕人”在向導的鼓勵引領下,一個一個一只手拽樹干,一只手摳著巖縫兒,腳蹬石窩,小心翼翼地依次攀爬上去。幸好,蒼天保佑,他們安全無恙!
最后,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第六處勝景“一洞天”。這是一處透空的窟窿,洞窟上尖下寬呈三角形狀。就在這時,透空的西面天公作美,藍天上飄起了一片片白云,大家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不約而同地打開相機快門“咔嚓、咔嚓”照起來,留在鏡頭里的是舉世無雙的難得一景,令人驚嘆不已。
余興未盡終到歸時,我們只探游觀賞到空洞山東、南、西南面的洞窟不到20個。據當地人說,空洞山的洞窟有三四十處。此山確切洞窟究竟有多少,目前仍然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