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菜
時間:2013-01-22 12:49來源:原創 作者:壩上的云 點擊:
次
在我國,南方或北方的許多山區都出產蕨菜,然而,在我見過或品嘗過的所有蕨菜里,都不及木蘭圍場壩上的蕨菜好。壩上蕨菜堪稱山野菜中精品,它不僅色澤鮮艷、口感良好,而且極
(責任編輯:壩上的云)
在我國,南方或北方的許多山區都出產蕨菜,然而,在我見過或品嘗過的所有蕨菜里,都不及木蘭圍場壩上的蕨菜好。壩上蕨菜堪稱山野菜中精品,它不僅色澤鮮艷、口感良好,而且極富營養價值,是佐餐的上等佳肴。所以在壩上大賓館、飯店都爭相搶購壩上蕨菜,以便攬到更多的食客。
壩上蕨菜每年清明節前長出。當春風融化泡子里的最后一塊浮冰,斂走背陰坡上最后一片殘雪,又經歷兩三場霏霏春雨,陽面梁坡上樺樹林里的蕨菜就被春水潤醒,在那“似剪刀”的春風里,樺樹下綠茵上的蕨菜便破土而出,鶴立于綠草叢中。起初,拱出的蕨菜只是一根根鵝黃綠的嫩莖,沒有枝葉,亭亭玉立;三五天后,就被春風剪成盈尺高,嫩莖變成茵綠,頂端長出一扇卷葉,葉片蜷縮成五指并攏狀,形似嬰兒握起的小手。所以,壩上人又稱蕨菜為“佛手菜”。在蕨菜長成“佛手”狀時,正是采擷的最佳時機。這時,蕨菜豐滿,不老不嫩,營養豐富。在此之前采,太嫩,是幼芽,肉少,不值得摘;此后采,蕨菜卷葉展開,長成扇形,太高太老,肉少纖維多,采擷無價值。牧人常說“開花打扇的蕨菜只能墊羊圈”,可見,采擷時機對蕨菜的質量至關重要。
采蕨菜最好是就地加工,這樣既能保持蕨菜鮮嫩,又不破壞營養。加工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采下的蕨菜放在開水中燙一下,撈出浸進涼水里漂洗。新采的蕨菜經沸水燙、涼水漂,顏色嫩綠,鮮亮耀眼,彈之滴綠。如果需要晾干,則攤在地上曬,干后打捆收起。如果需要長期保鮮,那就找來缸、甕,在上面撒些食鹽,進行腌漬,這樣可以保存很久。吃時從缸甕中撈出,洗凈鹽鹵,可根據自己的口味,或熘炒,或清燉,或拌涼,能做成數十種風味不同的菜肴。
在壩上,每到采擷蕨菜旺季,營子(牧人村)里十室九空。一家老小齊出動,趕上一輛“勒勒車”(草原小馬車),帶上缸、甕和鹽巴,到幾十里外的山林里采蕨菜。那時,采下的蕨菜少部分自家吃,大批量經挑選(全部7寸長、一樣粗細)、腌漬(用內蒙古草原查干諾爾池鹽)后出口日本。日本專家考證,壩上蕨菜富含防癌物,長期食用既強體又防癌,所以極受日本國民歡迎。不過,日本人很挑剔,進口的蕨菜除須達到上述要求外,還必須是初春里的第一茬,即必須是清明節后10天內采擷。雖說條件苛刻,幾近刁難,但畢竟是一條生財之道,所以,每到草原百花盛開時,牧人們便爭先恐后奔山林,利用短暫的十幾天,快采快腌,以掙得那份辛苦錢,其情其景同夏季采蘑菇一樣,拉車攜筐,一派繁忙,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蕨菜的吃法很多,除了熘炒外,還可腌成酸菜、咸菜,當然更多的是涼拌。蕨菜經沸水燙、清水洗,用不同調料可制成十幾種口味迥異的風味小菜。牧人出牧,遠離牧鋪,每天只能吃兩頓飯,從早到晚在馬背上晃,體力消耗大。尤其春天出夜牧,壩上夜冷風寒,沒等進入午夜,早已周身冷透,饑腸轆轆。此時,牧人應對的方法是拿出隨身帶的燒酒(用軍用水壺盛裝),打開調制好的幾樣涼拌蕨菜(軍用飯盒盛裝),喝口酒就口菜地吃起來。夜闌人靜,繁星滿天,遠處有夜鶯啼叫,近處有馬群嚙草,詩情畫意中酒菜穿腸,既解腹中饑,又驅體內寒,也算優哉愜意。牧馬人苦,出夜牧更苦!好在軍馬場有蕨菜,有廉價燒酒,幫助牧馬人度過一個個不眠之夜,難怪壩上牧馬人都把蕨菜稱作“綠色的糧食”。筆者在軍馬場三年,每月必出兩三個夜牧,每個夜牧必帶酒和菜。只是春天帶蕨菜,其他季節帶奶干、咸雞蛋,間或帶些狍子肉。披星戴月,席地而餐,拿著水壺吹喇叭(嘴巴對著壺嘴兒喝),手抓蕨菜大口吃,其情其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每逢想起就有一種感動在胸中激蕩。
當然,為了長期儲存,蕨菜需晾曬成干菜,而打成捆的干蕨菜可存放數年。干蕨菜隨吃隨取,方法是先用溫水浸泡,待綿軟后撈出洗凈,根據需要做各種加工。如采得多,自家用不了,也可出售。近年來,因人們飲食習慣改變,都市人喜歡回歸自然,吃野菜成為時尚。于是,本來就聲名俱佳的壩上蕨菜,更成了人們的寵愛,采蕨菜的人也更多了起來。一時間,壩上壩下,男女老少,到了采蕨菜季節,進山梁、入樺林,見蕨菜就采,連剛出土的蕨菜芽也統統掠走,把山林里的蕨菜掃蕩殆盡。所以,壩上蕨菜資源日漸減少,成片的已經少見,遇干旱連零星的也難采到。筆者2000年春末曾重訪軍馬場。那年逢天旱,一春未下雨,蕨菜沒能長出。問牧馬人何故,答曰:林子里蕨菜已被采絕,風調雨順也沒有幾棵了。聽后令人心頭戰栗,隨之反問自己:30年前水草肥美、繁花似錦、蕨菜遍地的壩上草原,何以變得如此荒涼?
相關新聞
(13-01-22)
(13-01-22)
(13-01-22)
(13-01-22)
(13-01-22)
(13-01-22)
(13-01-22)
(1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