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美麗了塞北大地,同時,也給木蘭林管局冬季森林撫育生產帶來嚴峻考驗。
2012年冬季,地處冀北山地與內蒙古高原匯接地帶的木蘭林區,接連幾場罕見的大雪,使路面積雪最深處超過1米,平均厚度0.5米,林路完全被積雪阻斷,氣溫接連下降,山場作業雇傭的臨 時伐樹工人畏難情緒滋生,用于拖坡作業的牲畜意外傷亡頻現,作業工人的凍傷范圍不斷蔓延……
15萬畝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項目工作已經批復開工,幾十年一遇的極端天氣,給他們的生產帶來諸多困難。可是,木蘭務林人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積極應對,上下齊動員,林管局召開動員大會“大干100天”,用他們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在冰天雪地中書寫著一幅幅動人的畫面。
凝心聚力,有一種本色更靚麗
面對艱巨的冬季撫育作業任務,在突如其來的困難面前,各單位支部班子立刻行動起來,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及時趕赴一線,冒著零下二三十度的嚴寒開展調研,詳細察看雪情路況,全面掌握影響作業的各種不利情況,與一線職工一起研究對策,很快,各單位應對當前惡劣形勢的行動方案紛紛出爐。
四合永林場經營面積雖然比其它林場較小,但過于分散的資源和崎嶇的山路本已給生產帶來很多不便,在大雪封山的情況下越發艱難。在特殊時期,林場黨支部迅速號召全場黨員干部、積極分子主動站出來,亮出黨員干部身份,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全部充實到生產第一線。孟灤林場是個大場,任務最大,氣候條件更加惡劣。為全面抗災保生產,班子成員帶領廣大黨員干部深入各營林生產一線,現場分析雪情,制定具體作業施工方案,并到包片營林區駐點督導協助施工,使一線工人倍受鼓舞。克勒溝林場將森林撫育工作作為全場 “一號工程”,面對特殊雪情,及時研究對策,號召黨員將“創先爭優”活動延續開展,實行班子成員和黨員包片制度,明確目標與責任,極大地帶動了木蘭林區職工群眾的工作熱情。北溝林場更是將支部、工會、群團等各方面積極力量全面調動起來,形成了全場上下一盤棋,所有力量向一線傾斜的包片支援措施,男同志充實到施工員隊伍中去,女同志組成強大的后勤保障隊伍……
在困難面前,各單位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發揮的更加明顯。
爬冰臥雪,有一種場面更壯觀
“今年冬天的氣侯,我已好多年沒見到了,多年沒穿過的羊皮襖又要排上用場了,還剛剛買來一雙大頭鞋,在雪災第一時間我就做好了打一場硬仗的準備!”一位老林業工人深情的說。
林路搶修保障生產順利開展。面對厚厚的積雪,廣大干部職工奮勇當先,坡緩路段用機械清除,機械不能作業的路段就用人工清雪。揮舞著鐵鍬,輪動著鐵鎬,壯觀的場面猶如紅軍爬雪山一樣的壯觀。在嚴寒的深山里,有人凍壞了手腳,有人凍僵了耳朵,有人感冒發燒,可就是沒人退縮。雪一點一點清除了,路一段一段開通了,人們帶著工具艱難地向林區進發。
林區內搭建了帳篷,安裝了臨時的取暖爐子,搭建了火炕,人們把家搬進了林區,將生活補給物資運到大山深處,安全設施全面到位,職工與臨時工同吃同住,在木蘭林區拉開了全面抗擊冰雪保生產的大幕。
充足的勞力是保障。為了搶時間、抓進度,按期完成生產任務,各林場通過周密部署,投親靠友,在隆化縣、灤平縣、承德縣、內蒙古赤峰市等多地發動勞力,實現了跨縣域、跨省域勞力組織發動,并將后勤保障補給線直接延伸到生產一線,形成了浩大的生產隊伍。
100余處臨時帳篷遍布整個林區,3000余頂棉質安全帽,1000余雙雪地防滑鞋,已分別送到一線生產作業人員手中,百余公里林路修建完成,近3000人的森林撫育大軍蓄勢待發。
林管局2012年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生產作業任務包括生態疏伐、生長伐、透光伐、割灌定株、修枝等15萬畝,消耗蓄積6.8萬立方米,計劃用人工8萬個,用拖坡牲畜日工3萬個,將動用大型鏟雪機械設備幾百臺次,投入此次森林撫育總投資將達到1700余萬元。
“面對當前的不利形勢,為了培育好我們的后備資源,我們要超前謀劃,認真部署,攻堅克難,把資金給足,安全保障配齊,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又好又快的完成此項任務。”局長徐成立在動員大會上說。
困難面前,全局廣大干部職工不等不靠,在戰天斗雪保生產的號角下,互相鼓勵,互相支援,共克難關。
龍頭山林場的中央財政森林撫育補貼試點生產任務為1.76萬畝,占全局批復15萬畝的11.7%,排在全局任務量的第二位。他們面對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的實際問題,不等不靠,凝心聚力、攻堅克難。采取“兩頭抻”工作思路,抓住天氣利好時機,早上山、晚下山,增加作業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截止1月10日,歷時80天,全部順利完成,為培育優質森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全局樹立了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與別的林場相比,五道溝林場氣候條件非常艱苦,距離居民點較遠,發動勞力比較困難。開始作業時,在沒膝的大雪中,每前進一步都非常困難,往返林區需要兩三個小時,工人到達山場,已經是精疲力竭了,生產效率上不去,致使工人掙錢少,許多工人出現了想離開的念頭。為了讓工人穩定思想、安心工作,林場職工積極行動起來,給工人搭建了防風帳篷,配置了取暖設備,配備了大量的勞保用品,還利用晚上閑暇時間與工人們促膝談心,溝通感情,經常送酒、送肉多方關懷。一位伐木工人說:“我們只管安心干活,吃的、喝的、用的都是林場幫助張羅,收入也上去了,我們干著有勁。”經過細心安排,真誠互助,人心很快穩定了,工人熱情高漲,作業進度明顯加快。
北溝林場北溝營林區的轉心壺作業地塊,由于海拔高,地勢險峻,個別地段積雪達1米以上,先后請來的4批騾子隊,有7匹騾子受傷,致使拖坡的騾子隊全部撤離。為確保工期,想盡辦法留住勞力,為他們提供釘子鞋、保暖用品、食品等物質保障。針對木材徑級大、人工集材困難、個別地段無法修路、倒搬梁等具體情況,他們借來動力滑輪組,采取機械作業與人力作業相結合的新舉措,使工作得以高效銜接。
燕格柏林區地處接壩地帶,風多雪大,積雪平均達48厘米,最深處80厘米,剛清完積雪的林路,三五天就被大風卷來的積雪完全吞噬,伐倒樹如不馬上進行后續作業,很快就被大雪掩埋。于是他們調整作業順序,及時搶攻林路兩側、緩坡平坦作業地塊,改變以往用騾子拖木材的做法,雇傭拖拉機,既避免了騾子拖坡存在人員及牲畜容易受傷的危險,又提高了作業進度,對部分坡度較大、積雪較深、作業安全風險大的地段,酌情安排作業,做到不強干、不蠻干。
新豐、桃山、八英莊、山灣子等林場,為了方便作業,保正安全生產,在各作業地塊提前高標準修建林路,對道路積雪及時安排鏟車清除,在主要的路口和作業地點懸掛安全生產條幅,懸掛安全警示牌,組織安全生產培訓,成立搭掛樹處理小組,為工人發放了安全頭盔,并實行任務倒推制度,每兩天調度一次施工作業人員和進度。確保任務按時完成。
管局黨委帶著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深入到山場一線進行慰問。龍頭山種苗場工人張師傅說:“林場對咱們很關心,又能掙到錢,活沒干完就走對不起人啊。”
心無旁騖,有一種情結更無私
燕格柏林場的陳建是南方人,研究生畢業,剛參加工作不到一年,為了支援生產,他主動報名到山上施工。可是他沒有在嚴寒條件下工作經驗,盡管領導和同事們把最保暖的衣服給他,當登山出汗的時候,他把棉帽子摘了下來,不知不覺,耳朵凍僵了卻渾然不知。孟灤林場的張會計是個略顯較小的女同志,在木材驗收工作中,她暗下決心:“一根木材也不能量錯。”光是這一點,不知她用手扒出了多少埋在積雪下面的木材。北溝林場的李春輝是個多面手,白天上山施工,晚上還要創作演練元旦文藝匯演節目,熬到凌晨兩三點鐘是常事。最讓他倍感愧疚的是,沒時間回家照顧一下癌癥晚期的老父親。五道溝林場黨支部書記王海東雖然剛剛上任不久,確憑借多年的生產經驗,硬是把一個整體都缺乏生產經驗的隊伍帶到了全局生產進度前列,他的腿卻因為缺乏休息和有效保護,從腳底一直涼到膝蓋造成骨痛……
為了拿下生產任務,“舍小家,顧大家”、公而忘私的感人故事不勝枚舉。
規繩矩墨,有一種嚴格叫責任
大雪一場緊接著一場,林區生產條件不斷惡化。然而,在熱火朝天的大會戰中,木蘭人的責任感更加強烈,在各項生產作業中對質量要求越發嚴格。全局各單位根據林業生產任務的輕重,科學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和財力,算好時間賬、勞力賬、經費賬和任務賬,采取定人員、定時間、定山場、定任務、定經費、定措施的“六定”措施高標準推進。
營林科周科長說:“我們要一把尺子量到底,達不到質量要求的作業地塊堅決不予驗收。”
營林科負責全局的技術指導、質量驗收工作。為全面掌握進度,控制質量,科室人員采取包干包片舉措。他們克服山高路滑等困難,同各單位生產同志一樣,帶上生產設備、手拿施工方案、趟冰川、踏雪野,到山場一線進行技術指導、查看生產進度、檢查生產安全、研究施工方案,探討經營理念。哪里出現問題就在哪里解決,不合格不到位作業堅決返工。
營林區主任馬建民說:“上面有示范,有指導,有標準,下面干的就順暢。”
各單位干部職工上下一心,搶時間斗嚴寒,有分工有合作,劃分責任到人,場部生產技術人員駐扎一線,包片指導施工,和一線工人同吃同住,堅持跟班作業,邊生產邊回測,哪里不行改哪里,哪里難度大先“啃”哪里。各林場的工作越做越細致,嚴格按照施工要求進行作業,堅持把工作做細。細到施工承攬合同的簽署、人員運輸、司機有無駕駛資格;細到歸楞垛底是否擠實靠牢,造材是否優樹優造;細到作業地段必須到邊到位,每一個作業地段生產人員都是本著“對著方案看邊界,標準地、對照區,合理保留不松懈,拿著合同看責任;細到警示牌、安全帽,安全生產是第一”的原則進行作業指導。就是這些普普通通的一線職工,每天堅守一線,頂風冒雪行走在山間雪野,餓了吃一口凍面包,渴了吃一口冰雪團,有效保證了作業施工質量。
辛勤汗水變成豐碩果實。看著優美的林相,大家分享著那份來之不易的收獲,信心十足,干勁沖天。在這場突如其來的雪災面前,大家同心戮力、共度難關、不畏艱難的行業品格成為一道亮麗的精神風景線。
同心戮力,有一種步伐更堅韌
近年來,木蘭林管局宛若一顆耀眼的綠色明珠。新一屆班子帶領大家闖出了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總要求下,采用近自然育林新模式,改變了過去那種“砍大伐粗”、大面積皆伐的短期逐利行為,突破了傳統的以小班為單位的單一經營模式,提出了“區域經營、綜合設計、集中作業”的生態流域綜合治理模式,逐步實現以生態固基礎,以景觀增活力,以精品立標準,以大苗為支撐,以大樹求發展的經營格局,走上全面提高森林質量和林地生產力水平為目標的可持續經營道路。通過持續不斷地優化森林結構,進一步豐富流域經營內容,提升流域經營檔次,實現了森林結構更加優化、生態功能更加完善、經濟效益更加顯著的健康穩定森林生態系統,步入了“采壞留好、留優去劣,藏富于山,寓財于林”的綠色發展道路。
在美麗中國的感召下,林管局大力弘揚“感恩、奉獻、求實、創新”的新時代木蘭精神。在大山深處茫茫雪域之中,木蘭務林人正以更加堅定的步伐,更加昂揚的斗志,展現著時代務林人風采,譜寫著林業建設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