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軍馬場-百草敖包
時間:2012-12-09 20:22來源:原創 作者:壩上的云 點擊:
次
百草敖包位于木蘭圍場紅山軍馬場西約一公里處的金蓮花灘景點,它是2004年為紀念四十周年而設。百草敖包用石25萬塊,標志全旗25萬人民團結一心,為克旗的繁榮昌盛貢獻聰明才智。當
(責任編輯:壩上的云)
百草敖包位于木蘭圍場紅山軍馬場西約一公里處的金蓮花灘景點,它是2004年為紀念四十周年而設。百草敖包用石25萬塊,標志全旗25萬人民團結一心,為克旗的繁榮昌盛貢獻聰明才智。當時請藏傳佛教喇嘛為“百草敖包”開光,百草敖包成為木蘭圍場旅游的一個景點,每到夏秋之際,百草敖包前香客盈門,香煙裊裊,虔誠之徒絡繹不絕,他們在百草敖包前祈求吉祥、平安、幸福……
如今,祭敖包一般用整羊祭奠,被稱為“綿羔羊祭典”。這是成吉思汗時傳下來的舊俗。有這樣一個典故:成吉思汗出征途中雞腸轆轆,在一個營盤下榻。沒等主人把羊群趕回來,探馬跑來啟奏:“敵人來了。” 成吉思汗在急迫之中殺吃了一個留在畜圈內的綿羊羔出戰,打敗了對手,為了永遠紀念這個吉祥的日子,人們便舉行“綿羔羊祭典”。后人把這個祭典作為每年農歷六月舉行的“成吉思汗祭典”內容之一保留了下來。舉行祭敖包時,參加祭祀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兩旺,人們在敖包上插松柏、紅柳,正中央立天馬佛幡(印有馬形圖案的長方形小旗,上有咒符經文),并在松柏和紅柳上懸掛寫有自己心愿的紅布為自己祈禱“福、壽、財、子、婚……。”同時在地面上擺上奶食品、阿木蘇(加進黃油和肉的粥)、點心等供品,由主持祭奠的人焚香、敬酒(彈灑奶酒)、獻哈達、獻祭歌,此時人們滿山遍野的跪倒在地三拜九叩,默禱:“山神保佑,風調雨順,五畜興旺,無病無災,大吉大利”。
二是人們把敖包作為路標、界標和指明方向的標志。內蒙古的草原廣闊無垠,四面望去,天蒼蒼,野茫茫,天地相連,遼闊無邊,無山無河為記,方向不好辨別,道路難以確認,邊界容易模糊,于是牧民們想了個辦法,便在茫茫的草原上壘石成堆,當做標志。在空曠的草原上為了能分清邊界,人們常在較高的地方堆起蒙古包大小的敖包作為標記。同時為防止迷路,敖包也為在草原上放牧的牧民指明了方向。可見,敖包原是方向、指道路和用以標明行政區劃的。
三是敖包成為純潔愛情的象征,這里成為青年男女談情論嫁的必到之處,面對敖包道出心里話,表達心中的愛慕和思念之情,有些青年男女,悄悄避開人群,或登高游玩,追逐嬉戲,或溜進草叢,喁喁細語。他們情切切,意綿綿,傾訴心曲,談情說愛,并相約下次在這里見面的時辰。而當他們再次“敖包相會”時,我們也許會聽到女青年那優美動聽的歌唱:如果沒有天上的雨水喲,海棠花兒不會自己開。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喲,你心上的人兒就會跑過來喲嗬咿……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相關新聞
(16-02-06)
(15-03-17)
(15-03-17)
(15-03-17)
(15-03-17)
(15-03-17)
(14-11-16)
(14-11-15)